雷电竞平台下载 TIELING.GOV.CN
来源:铁岭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尊敬的王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我委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应急救援体系情况
全市院前急救工作各项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得到落实,院前医疗急救网已基本确定,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
(一)积极制定落实政策,做好急救网点布局
1、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辽宁省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市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铁岭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市卫健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各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为明晰未来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起草了《铁岭市院前急救网络设置规划(2024-2026年)》,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进行了属地化归属并全市统筹集中管理。各县(市)区按照《铁岭市院前急救网络设置规划(2024-2026年)》,合理布局点位,增加院前医疗急救车辆、设备配置,加大院前急救人员引进,强化在职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知识培训,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全市共设置院前急救分中心个,急救站点个。目前,全市参与院前医疗急救的救护车已达到83辆,急诊医生86名、护士126名、接线员26名,新招聘6名院前急救医生、护士20名。铁岭市中心医院对市级网络建设和维护负总责。
3、为推动急救站点规范建设,加快急救站点建设步伐,研究制定了《铁岭市急救分站设置标准与管理要求(试行)》,指导各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分站点具体建设。目前,我市采用市级急救中心依托铁岭市中心医院、县(市)区依托县(市)区中心(第一)医院、其他医院为补充的依托型模式运行。急救中心设在医院内,其急救人员、救护车、急救设备和运营经费支出全部由医院承担。在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中,银州区、铁岭县、凡河新区已实现城市服务平均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标准;调兵山市、清河区已基本达到农村地区平均服务半径10—20公里标准;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偏远农村正在按照农村地区平均服务半径10—20公里标准设置急救站点,并进行车辆、设备、人员配备。同时,按照《铁岭市急救分站设置标准与管理要求(试行)》对急救分站点进行规范化管理。
4、大力推进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为促进各县(市)区院前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卫健委严格选拔昌图县中心医院、开原市中心医院、西丰县第一医院各一名院前急救医师到铁岭市中心医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学员编组排班,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各相关医院院前急救医师在铁岭市中心医院进行中毒的识别与救治、胸痛的处置等培训,本次培训充分考虑各地建设急救点位的需求,在培训学员的安排上指定拟建设急救分站的相关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师及部分县区急救中心低年级医师21名开展基础培训,培训取得预期效果。市急救中心针对其他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也在积极筹备中。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强急救网络体系
加快完善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布局,拟定市级急救网络内符合急救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全市院前急救网络救治医院,每年对参与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对参与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进行动态管理。铁岭县中心医院腾空原临床及后勤用房2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用于120调度中心房屋改建及装修工作。投资130多万元用于120院前-院内的信息一体化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三)加大急救知识普及力度
1、持续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普及。与铁岭市电视台沟通,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科普知识;在市直各机关楼和小区楼宇中的230台社会宣传屏通过播放动画和模拟演示的形式进行急救知识宣传,已连续播放15日。
2、市卫健委研究起草了《铁岭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维护管理规范(试行)》,为指导公共场所AED配置作出进一步探索。
3、利用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每周开展急救知识专题宣传,已连续进行了多期报道。
4、市卫健委与市红十字会开展《振兴新突破博爱铁岭行》活动,继续走进学校、社区开设心肺复苏(CPR+AED)专项培训班,已培训培训人员500多人次。
二、存在困难
当前我市应急救护体系建设仍面临以下瓶颈:
资金缺口较大:财政经费紧张,AED单台采购成本约2万元,公共场所全覆盖需投入超千万元,短期内难以实现。
设备维护能力不足:现有AED设备依赖厂家定期巡检,基层缺乏专业运维人员。
群众参与度偏低:急救培训覆盖率不足,多数市民对设备使用存在畏难心理。
三、下步工作打算
结合现有条件,按照“低成本、易操作、重实效”原则,分步推进以下工作:
(一)盘活资源,推动社会共建
一是按照辽宁省《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管理规范》,通过推进建设30个公共场所健康小屋民生实事,做好项目选址及相应点位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二是通过企业捐赠和公益筹资等方式,推动在景区、学校、车站、体育场所等公共场所设置AED。推进应急救护覆盖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做好相关赛事保障等服务工作。三是强化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持续推进救援力量区域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升全灾种、全要素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应急、消防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完善各级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强化应急救援军地联动,有序参与市内外重特大灾害救援。
(二)精准宣传,增强全民急救意识
充分发挥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联合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深入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行动,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七进”,加大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率,继续开展“应急救护地摊”普及培训活动,让民众对急救知识有感性的认识,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互救意识及能力。(三)完善机制,夯实基层基础
(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院前急救分中心(站)建设
1、组建市级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力争年底前建成统一的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在市级层面积极推进由铁岭市中心医院、铁岭市中医医院、铁岭市妇婴医院、银州区医院、铁岭县卫健局、开发区卫健局共同参与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铁岭市中心医院与铁岭县中心医院市县两级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并网链接;二是铁岭市中心医院院前电子病历与网络内其他医院院内衔接;三是铁岭市中心医院与急救分中心(站)之间呼叫信息指派转介;四是铁岭市中心医院与各急救分中心(站)急救车辆安装车载定位、车载视频,实现监控信息联通。
2、规划县(市)区院前急救点位。各县(市)区由政府按照县(市)区平均服务半径10-20公里主导规划本辖区院前急救点位。依托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建设,具体为:铁岭县-铁岭县中心医院、新台子镇、大甸子镇、李千户镇、阿吉镇设置5个点位;开原市-开原市中心医院、中医医院、骨科医院、下肥镇、威远镇、八棵树镇、庆云镇、靠山镇8个点位;昌图县-昌图中心医院、昌图二院、宝力镇、亮中桥镇、鴜鹭树镇、付家镇6个点位;西丰县-西丰县第一医院、平岗镇、房木镇3个点位;调兵山市-调兵山市人民医院、铁煤医院2个点位;清河区-清河区医院、聂家乡2个点位。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优先解决群众最急迫的急救需求,逐步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应急救护体系。衷心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