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竞平台下载 TIELING.GOV.CN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民建铁岭市委王超秘书长: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有机肥使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铁岭市坚持“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4年全市生猪存栏198.1万头,肉牛51.3万头,奶牛1.78万头,羊33.19万只,肉鸡1721.32万羽,蛋鸡377.98万羽。全市畜禽粪污总量1479.56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1219.56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2.43%。
一、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
二、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推进落实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科学施肥工作。
二是开展科学施肥试验。几年来,铁岭市坚持开展化肥利用率、肥效校正、三新示范和大豆根瘤菌剂接种等田间试验,结合几年来的试验结果,能够较好的了解耕作变化趋势,为提升粮食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奠定有力基础。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几年来,我局通过自媒体、发放宣传手册、召开现场会、推动典型示范区等方式,大力宣传科学施肥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各方认识,力争科学施肥总体任务“开好局”、年度任务“收好果”。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铁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昌图县开展种养循环新模式,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单位,采用集中收集、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和就地利用方式,打造畜禽粪污“微站”、“小站”、“中站”、“大站”和“科研站”“五级、百站”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建立了畜禽粪污资源收集、处理与还田利用无缝衔接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昌图模式”。
一是微站处理模式。以普通农户或养殖散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在田间地头静态堆沤或在养殖场地采用微型纳米膜堆沤,经过充分腐熟后由农户或养殖户自行还田。
二是小站处理模式。选择区域内具备良好排水能力、交通便利的场地,在1或2个相邻的自然村屯建设1个以上集中处理小站,采用条垛式堆肥的方式,经过充分腐熟后就近还田。目前,全县已建设村屯集中堆沤场(点)2440个,每年集中还田畜禽粪肥220万亩、120万吨以上。
三是中站处理模式。整村或整镇集中建设粪污处理中站,采用“纳米膜堆沤”、“槽式堆沤”或“罐式高温反应器”等技术,按照一村(镇)一膜、一村(镇)一槽、一村(镇)一罐的方式,开展畜禽粪污堆沤,经过充分腐熟后,就近就便还田。目前,全县共建设立式粪便发酵罐27个,可年处理粪污15万吨,年生产堆沤肥3万吨以上。
四是大站处理模式。依托有机肥生产企业,采取第三方运输方式,收集辐射半径40公里以内大型养殖场、养殖散户的畜禽粪污资源,开展集中发酵处理。全县共4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可年处理畜禽粪污40万吨,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
五是科研指导站模式。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昌图现代农业试验站为平台,成立研发团队和技术指导团队,研究畜禽粪便快速腐熟技术,种养循环机理机制、核心技术,构建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通过技术指导手册、公众号和试验示范等,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不断实现技术更新和模式优化。
通过实施“五站”五级处理模式,昌图县黑土地保护项目区有机肥用量增加20%以上,亩均增产20-50kg,亩均节肥5kg以上,在有效提高黑土地基础地力的同时,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昌图贡献”。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局在科学施肥和种养循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指导各县(市)区在开展科学施肥、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探索并逐步推广有机肥机械化施用,降低有机肥施用劳动强度和施肥成本,根据不同的土壤特性和农产品特点,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特种有机肥,搭建粪肥个性流程,在提升地力的同时,尽可能采购铁岭市自主生产企业的有机肥,确保对本地区有机肥生产企业的有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