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竞平台下载 TIELING.GOV.CN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王宏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多措并举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发展农业科技现代化,立足现有的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提高农业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围绕种植业、畜牧业、农业科技和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等重点领域,聚焦重点工作、强化规划统筹,形成农业农村领域规划体系。
一、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一)加强种质资源的挖掘和新品种研发。铁岭市作为农业大市和用种大市,种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通过连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种业提升工程,聚力新品种研发。我市目前有80家种子企业,其中:玉米42家、大豆35家、蔬菜2家、土豆1家。2024年我市农作物育种单位共有82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了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其中:玉米61个、大豆20个、水稻1个;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68个,国家级审定的新品种14个。
(二)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铁岭市农科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公立性质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市承担育种联合公关的中坚力量,在开展自身科研公关工作的同时还与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共同组建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联盟开展联合科研公关,与多家有影响力的种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种子企业与制种基地建立一整套“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设立制种风险基金与制种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保护和提高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一批有品种、市场、技术和设施优势的种子企业逐步形成,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铁研、郁青、奥邦、于氏、铁豆等种业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种子企业加工设备不断升级,逐步实现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
(三)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专项检查工作、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工作和冬季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检查工作。对全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经营门店及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切实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同时对各类涉种违法行为起震慑作用。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一)推动院地合作。2023年12月21日,雷电竞平台下载 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合作五年的基础上又续签了三年的《雷电竞平台下载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共建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院地共建团队进一步加大院地院企合作力度。通过建平台、组团队、造基地、推技术、解难题、扶主体、协政府、重宣传等8项工作措施,以辽宁省农科院铁岭分院、依农蔬菜产业研究院、文选葡萄示范基地及19个专家工作站为支撑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建立核心示范区10025亩,技术辐射区32.1万亩,引进优新品种67个,示范推广适宜技术48项,着重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13个,联合获奖1项,协助编制铁岭市“十五五”农业规划,完成西丰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政府、企业提供产业发展咨询服务20项,新建学会和专家服务站2个,省农科院优先在铁岭实施科技项目22项。举办线下培训班50个,开展现场服务205次,培训人员2184人次,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学习3次;通过快手直播平台、制作发布视频等途径举办线上培训29次,在线人数100万人次以上。媒介宣传报道113次。示范区增收8990万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铁岭市农业向绿色高效发展。
(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际效益。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与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保障等多部门合作的平台,共同制定农业科技推广目标和计划。鼓励科研机构与村级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当地实际需求并加强前沿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专业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提供便捷信息服务。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印发《关于印发2024年度铁岭市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农业项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铁市农发〔2024〕12号),重点支持新建的标准高、配套设施齐全的规模设施农业项目,包括日光温室、冷棚、果蔬育苗温室小区。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动物,依托项目,促进养殖场体制升级、增草节粮,2024年,全市粮改饲项目完成青贮玉米种植3.96万亩、青贮量12.44万吨。可减少牛羊精饲料消耗2.92万吨。深入实施用豆粕减量代替行动,持续压减豆粕等饲料粮消费。
(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2024年省级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12830万元。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各项措施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建立健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受理审核汇总、省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工作衔接机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省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通过“一卡通”帐号直补到购机农户手中,2024年共兑付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0579.764万元。2024年度省级下达我市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8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360万元,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可利用额度合计540万元。按照各县(市)区所报需求情况,已经将额度下发给各县(市)区。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农机报废更新企业6家,已开展报废农机529台,受益农户355户,报废补贴金额381.82万元。
(三)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省级智慧农业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1个(联通5G云播基地)。入选国家项目库的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铁岭县牧原、昌图县牧原)。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4个。“北斗+智慧农业”应用逐步推广,建立了智慧化田管平台,自动温控通风控制系统在设施农业领域得到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得到有效应用。
四、完善体制和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创新促进融合的体制机制
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以“内培+外引”的方式解决关键领域研发人才短缺问题。利用好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汇集、学科交叉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其与涉农科技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型青年人才。此外,通过培育我市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等,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民队伍。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一是加强新品种的研发。充分利用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实力种子企业的优势,加强对现有核心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创新利用,通过常规育种、生物育种与信息化技术融合,选育一批优质、高效、抗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二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领导重视,部门负责,明确知识产权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并给予人员、资金、实验设施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三是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改良与繁育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从而提高我市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深化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合作基础,进一步加强合作的程度和广度,充分利用省农科院在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成果推广示范等领域科研优势,为铁岭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三)强化科技技术支撑
一是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指导县级包装设施农业项目,稳定现有生产规模,争取新建项目。二是发展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三是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对生猪等畜牧养殖机械补贴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机会加大对畜牧机械申请补贴的宣传力度,让购机农户能及时了解购机政策,便于办理补贴。督促县区继续做好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购置补贴试点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
(四)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一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市级培训班;二是组织各项目县(市)区通过示范基地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和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